生态环境部:推行渐进式执法模式,严防执法“一刀切”


       日前,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》。《意见》要求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探索执法与服务相统一、守底线和促发展相结合,推行 “普法宣传—教育引导—告诫说理—行政处罚—监督整改”渐进式执法模式,强化“事前积极预防、 事中审慎考量、事后引导整改”全过程执法服务,严防执法“一刀切”。
       加强源头预防,注重事前预警。将预防违法行为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任务,引导企业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,注重自查自纠、主动整改。探索利用智能化平台,及时提示企业违法风险,对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、自动监测数据超标、排放量超许可等潜在风险,实施点对点提前预警。对个案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、典型性问题,及时对同行业企业进行风险提醒,指导企业从源头加强预防,消除违法隐患。
       做好普法指导,引导企业守法。将普法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前提,探索创新普法方式,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定向、精准普法,引导企业知法、守法。鼓励企业自主开展“体检”,探索“预约式”执法服务,推动培育企业合规文化,助推绿色转型升级。对管理水平高、守法意愿强的企业,推动列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,落实现场免检、管控豁免、绿色金融等正向激励举措。鼓励企业获取学法积分,探索学法减罚的引领作用。
       突出执法重点,坚持宽严相济。以改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为核心,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,科学配置执法资源。抓住主要矛盾问题,聚焦重点区域流域,对弄虚作假、 偷排偷放、无证排污、超标超总量排放、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、未落实重污染天气管控停限产措施等方面的严重违法问题依法严惩。对发现重大环境问题的企业提高日常监管频次,对轻微违法企业依法实施不予处罚,给予适度容错空间。